走进达州 达州概况图说达州吃在达州住在达州行在达州达州商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达州 > 住在达州

我市着力推进农业全域统筹发展


  从全市农业工作暨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获悉,2017年,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保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着力把达州建设成为“全国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给基地”、“全国绿色农业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

  据了解,我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态势,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等问题。比如,2016年,我市粮食产量居全省第2位,但从外省调入粮食仍占总量的13%左右;油菜籽产量居全省第2位,但本地菜籽油市场份额占比很小;牛出栏量居全省农区第1位,猪肉、牛肉、禽肉产量居全省第3位,仍有约4%的肉品靠外调;水产总量居全省第7位,但本地市场约45%需外调;鲜奶基本作为原料外销,本地市场奶产品基本靠外调。

  “达州要从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必须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契机,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达州市农业局局长熊明霜坦言,目前,达州市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优,缺乏全域统筹,产出与市场需求错位,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知名产品稀缺;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少,龙头企业、专合社带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规模化水平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将着力推进农业全域统筹发展,将结合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统筹打造特色亮点;将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吸引懂经营、善管理、会销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着力三产融合,要种养加销一体化推进,重点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瓶颈,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农业增加值和附加值;要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度挖掘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动能,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2017年,我市将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制定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和粮食、生猪、茶叶、中药材等产业专项规划;全年新增特色产业面积10万亩。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今年引进2—3家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达州,拉长特色粮油、畜禽、优质蔬菜、经济林果等优势产业链。同时,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市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产地检疫面、屠宰检疫率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打造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抓好疫情防控,建立市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确保强制免疫密度达95%以上、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按照“田成形、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标准,2017年,达州市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研发、引进、推广适宜机械,重点突破水稻机育机插,油菜、玉米、马铃薯机收,茶叶机采水平。全市规划发展种子(种苗)基地面积1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