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州 达州概况图说达州吃在达州住在达州行在达州达州商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达州 > 住在达州

美丽城乡入画来


    每天上午,市民刘丽雅在送孙子去幼儿园读书后,总会饶有兴致地到朝阳农贸市场的摊档间逛上几圈——以前酷爱打麻将的她,现在把逛菜市场作为一种新乐趣。 

  谈及昔日的朝阳农贸市场,刘丽雅连连摇头,“市场臭气熏天,菜叶泥巴遍地都是,地上又是泥巴又是水,买菜经常要踩一鞋底泥巴。现在,这里的环境快赶上超市了。铺着防滑地砖的地面干净整洁;蔬菜区、熟食区、冷鲜区分得清清楚楚;地上掉了菜叶子,保洁员很快就会捡起来。” 

  “一说到回老家,我就头痛。道路坑坑洼洼,房子破破旧旧,再加上屋前乱倒的生活垃圾,想想心里都难受。”不过,市民向芸萱是说的过去的农村。随着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运行机制的日益健全,秀美乡村正成为更多城市居民的向往之地。 

  在媒体工作的张欣怡依然记得,宣汉县君塘镇洋烈街道在经历2010年“7·18”特大洪灾浩劫后的景象。而今,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灾区早已变成景区,化身川东第一村的洋烈新村正以崭新的风貌迎候四方游客的到来。 

…… 

  市民感知到的这些具体变化,是我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生态达州”、“幸福达州”的重要路径。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加快推进。”市委书记焦伟侠多次在大小会议上强调,牢固树立依法施治、科学施治、常态施治的理念,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治理水平。 

  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惠就城市环境改善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五治”工程,努力营造清洁清新、优美舒适、和谐宜人的城市环境。 

  党政重视,群众期盼。自2008年9月开始,达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历经试点先行、专项攻坚、巩固提升、常态长效四个阶段,全市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品位明显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居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夯实基础。我市地处盆周山区,人口多底子薄,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大。近年来,我市在经济民生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弥补欠账。全市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新增污水收集管网79.5公里,确保了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行。有序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新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1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20吨/日。加大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规范处理工作力度,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继续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新机制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垃圾处理场12个、垃圾中转站28个,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440吨/日,新增农村保洁员796人,新增环卫车辆392辆,加快再生资源网点建设,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2418个行政村建立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机制,覆盖率84.7%。全市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立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建、扩建农贸市场42个,新增市场摊位2120个,达州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突破。几年前,很多来达州的外地人,都会调侃说达州是座“光灰城市”。痛定思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乱丢、摊点乱摆、工地乱象、广告乱贴、车辆乱停“五乱”现象,我市始终把“五乱”治理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持续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延伸,不断巩固治理成果,严防反弹回潮。建立完善了城乡清扫保洁“网络化管理”,重新划定了达州市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及管理职责,探索并试点推广城镇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集中整治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以及公路、铁路和河道沿线环境卫生秩序。全力整治达州中心城区州河沿线水环境,各县(市、区)同步对渠江、巴河、前河、后河、东柳河、明月河等河道沿线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沿线打造城市(县城)城区河道景观19处,全市水环境有效提升。2013年,全市清除”牛皮癣”76024处、卫生死角垃圾2.49万吨,清理和规范占道经营22371起,拆除、清理违章户外广告2013块,规范店招店牌3853块,新增机动车停车场106个、停车位3152个,治理机动车违章停放82811起,治理工场扬尘污染215处,查处车辆抛洒滴漏641车次。 

  ——统筹城乡。既要城市靓,也要乡村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我市始终按照“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坚持“中心带动、组团布局、城乡衔接、四层架构”的思路,对城镇主要街道、历史文化景区、出入口通道、高速公路沿线、主要旅游通道和河湖水岸、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速公路及国省主要交通干道加油站等主要节点的建筑立面集中开展清理和风貌塑造。进一步拓宽风貌整治范围,推进城乡风貌塑造向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边远乡镇和村庄延伸,建成了一批风貌突出、设施完善、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新村聚居点。全市已完成城乡风貌塑造项目60个,改造背街小巷122条,新打造特色街道17条。全市国省干道沿线和重点城镇、乡村已基本完成风貌塑造工作,城乡形象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全民参与。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离不开百姓的支持与参与。我市通过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七进”和“治理城乡环境,建设幸福达州”系列广场文艺宣传等活动,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企业”、“十佳魅力乡镇”、“千户环境优美家庭”评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3年,全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502支2536人,成立文明劝导员队伍623支2901人,组织宣传教育活动355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887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劝导行动5112次,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504676人次。 

数字是城乡环境改善的具体体现,更是民生需求的落实。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主任会议,梳理了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着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重点行业、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和机动车环保管理,强力管控露天焚烧污染,开展建设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狠抓污水排放治理,确保出水断面水质达标,实行严格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提升城乡绿化质量,多种方式推进城乡绿化,不断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美丽新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推进示范村庄达到布局优化、质量强化、配套深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的“六化标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 

  ——提升城乡风貌品位。按照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的要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推进城乡风貌塑造。严格执行城镇蓝线绿线管理制度,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建材,推进生态城市(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引导绿色消费。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空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控装置和机动车排污监控体系建设;更新各类环卫车辆,提高生活垃圾机械化清扫率,增添配套设施;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加快城乡道路建设,着重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拥堵状况。